摘要
基于阿姆河右岸中部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均一温度测定,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地层埋藏史、热史及构造演化史,恢复阿姆河右岸中部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第一期为早白垩世阿尔必期(120~105 Ma),穆尔加勃坳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早白垩世晚期,生成的油气沿不整合面及查尔朱基底断裂运移至桑迪克雷隆起的碳酸盐岩礁滩体而聚集成藏,对应的包裹体为赋存于二世代方解石胶结物的、具有定向排列的叶黄色荧光包裹体;第二期为晚白垩世土伦期(75~65 Ma),盆地东南部中下侏罗统生成的凝析气继续充注桑迪克雷隆起的圈闭,中下侏罗统达到生烃高峰,生成的油气开始充注中部油气藏,对应的包裹体为赋存于半自形晶簇状及自形连晶状方解石胶结物的、略具有定向性的绿色荧光包裹体;第三期为晚渐新世—中新世(30~20 Ma),在穆尔加勃坳陷的油气持续充注的背景下,烃源岩对中部油气藏的充注强度不断增加,并在喜山期构造挤压的影响下,对古油气藏进行调整定形,对应的包裹体为与大量气体包裹体共生的杂乱无章的蓝色荧光包裹体。
-
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