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论中风病之因机理论框架

作者:徐娜; 杨宇峰*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03): 75-77.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9.03.021

摘要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发展大体经历以下4个阶段:(1)奠基阶段:先秦两汉时期,各医家认为外感和内伤因素均可以导致中风病的发生,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2)形成阶段:晋隋唐时期,拓展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其中巢元方的"风邪入脑"和孙思邈的中风"由热引起"理论,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发展开拓思路。(3)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医家提出了"心火暴甚""气血自虚""痰湿生热"理论,丰富内因导致中风病发生的理论。(4)完善阶段:明清时期,重在调整和充实前人的理论内涵,逐渐认识到中风病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力所伤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本为阴阳两虚、气血亏虚、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在标为风痰蒙窍、肝风内动、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初步形成了中风病之因机认识的基本理论框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