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CH4作为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巨大,森林土壤是重要的大气甲烷汇。明确不同地质年代火山岩母质发育的森林土壤甲烷氧化通量特征,以期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五大连池火山保护区内3座不同地质的年代火山为对象,山口湖保护区内一座海拔高度相似的山丘为对照,采用静态气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甲烷氧化通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南北坡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老黑山(300年)与东焦得布(17万~19万年)和北格拉球(70万~80万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总氮含量除老黑山外,不同坡向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北坡均高于南坡。老黑山、东焦得布、北格拉球和山口湖甲烷氧化通量日变化范围分别为44.58~68.35、108.65~138.23、74.72~118.05、78.26~105.34μg/(m2·h);上午8:00—10:00左右甲烷氧化通量为全天最大值;甲烷氧化通量24 h平均值东焦得布最高,与其他采样点差异显著(P<0.05)。南北坡向甲烷氧化通量月际变化特征相似,均呈单峰曲线模式,6月甲烷氧化通量达到最大值。东焦得布甲烷年氧化通量高于老黑山和北格拉球,差异显著(P<0.05)。甲烷氧化通量与0~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与0~5 cm土壤含水量呈线性相关。综上所述,火山喷发时间的差异决定了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长期土壤发育过程导致不同母质的土壤养分含量及理化性质出现趋同性。甲烷氧化通量昼高夜低,土壤发育时间影响甲烷氧化通量,甲烷氧化通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