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 main,LM)分叉病变(left main bifurcation disease,LMBD)后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的TIMI血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的相对优劣。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的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 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的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的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的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