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60Co-γ诱变体植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作者:姚宇; 李娟玲; 李碧英; 罗志平; 李丽辉; 李**
来源:热带生物学报, 2017, 8(03): 277-283.
DOI:10.15886/j.cnki.rdswxb.2017.03.005

摘要

从广藿香的同一大田植株上取外植体构建了一批无菌材料。将这批无菌材料分别经过0,45,60,75,9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处理,获得了172份Co-γ射线诱变体材料和1份对照无菌材料(CK;0 Gy)。分别提取这173份无菌材料的基因组DNA,用14条ISSR有效引物对173份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97条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8条,诱变材料的多态位点比率PPB为43.13%,观测等位基因数Na=1.431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257 3,Nei’s基因多样性H=0.146 5,Shannon信息指数I=0.217 5。173份供试材料之间遗传关系系统树由UPGMA法,根据所得遗传相似系数矩阵构建。系统树图表明,当GS(遗传相似系数)值取0.09<GS<0.42时,可以把供试的173份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即Ⅰ类群和对照(CK);当GS=0.44时,可把Ⅰ类群分为2个亚类群,即Ⅱ类群和90 Gy-43号材料;当GS值取0.46<GS<0.48时,又可把Ⅱ类群分为2支,即Ⅲ类群和75 Gy-13号材料。虽然有部分不同辐射剂量处理的诱变植株聚类在一起,但是总体上是,相同辐射剂量处理组的诱变植株聚为一类。结果表明,广藿香无菌材料经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后发生变异频率较大,为此,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可作为广藿香种质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

  • 单位
    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 海南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