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源肠杆菌科细菌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刘龙海; 黄淑芳; 应志豪; 张秀秀; 陈玎玎; 龚利洋; 郑应婕
来源:浙江畜牧兽医, 2021, 46(05): 4-7.

摘要

本文主要对2020-2021年间分离自杭州动物园患病动物、死亡动物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同源性分析。通过16S rDNA技术鉴定细菌种类、通过MAGA6.0方法对16S rDNA扩增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并结合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来分析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同源性。结果共分离保存菌株38株,经16S rDNA鉴定,其中克雷伯氏菌4株,埃希氏菌27株,摩氏摩根菌2株,沙门氏菌1株,弗氏柠檬酸杆菌1株,哈夫尼氏菌2株,勒克氏菌1株;对埃希氏菌属构建系统发生树显示,置信度在90%可分为23个亚群,其中E1和E26,E5、E6、E17和E18,从进化关系上看更接近,通过NTSYSpc2.0软件对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87时,埃希氏菌属可分为18个亚群。该研究通过对杭州动物园野生动物源肠杆科细菌鉴定,以及采用ERIC-PCR对埃希氏细菌的同源鉴定,结果表明临床埃希氏菌属细菌感染非同株菌感染引发,这对临床疾病预防和肠杆菌科细菌快速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