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负重CT定位像下肢全长片在膝骨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浩山; 谢晓音; 刘晓之; 周占国; 安龙; 关涛; 杨久山*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3, 31(08): 54-63.
DOI:10.20085/j.cnki.issn1005-0205.230811

摘要

目的:探讨模拟负重CT定位像下肢全长片在膝骨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2年1月对32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40~67岁,平均为56.6岁;病程为8~36个月,平均为(15.31±4.43)个月。膝关节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 (K-L)分级Ⅱ级9例,Ⅲ级23例。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1.16±7.92)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5.65±1.75)分,术前利用模拟负重CT定位像获取双下肢全长片,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为82.32°±1.44°,股胫角(FTA)为185.62°±5.97°。运用Miniaci法进行术前设计,预估术中畸形矫正角度α,根据Hernigou’s三角函数表估算截骨端撑开距离h。术中通过C臂机透视监测下肢力线矫正至目标位置,对实际撑开距离h′进行记录,术后复查模拟负重CT定位像下肢全长片,测量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及股胫角,并在随访时记录VAS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为26个月;术前预估截骨端撑开距离h为(10.85±2.17)mm,实际撑开距离h′为(11.31±2.59)mm,经配对样本t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8,P=0.116)。术后2周内复查胫骨近端内侧角为89.57°±1.31°,股胫角为172.98°±2.63°,经配对样本t检验,两者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1±0.65)分,HSS评分为(90.20±7.37)分,经配对样本t检验,两者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模拟负重CT定位像下肢全长片开展的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疼痛和膝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模拟负重CT定位像获得的下肢全长片,可以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术前、术后对下肢力线进行较好的评价,并通过Miniaci法对畸形矫正程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降低下肢全长片对成像设备和拼接技术的要求,利于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技术在基层医院中的推广应用。

  • 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聊城市中医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