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贫困治理重心逐步转向相对贫困,研究相对贫困问题可为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系统分析了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新特征和新内涵,尝试构建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改进后的马丁法与生境差异视角划定相对贫困线,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相对贫困指数处于0.289—0.762区间,相对贫困人口获得全面发展和提升认知水平的机会相对较少,认知水平和发展机会是影响四川省相对贫困的主要因素;(2)基于改进后的马丁法与生境差异视角对四川省相对贫困线的划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表征相对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并有助于精准识别相对贫困人口;(3)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判断指标构建的四川省相对贫困监测预警机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应与相对贫困线的界定标准有机结合,并落实动态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解决四川省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