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剂量ARB治疗不同年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刘浩林; 汪钦; 邱荣鹤; 廉坤*; 谭志军; 何鸣镝; 魏佳昶; 谢华宁; 何争
来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 19(01): 74-25.
DOI:10.13241/j.cnki.pmb.2019.01.01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ARB治疗不同年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6月西京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7例DCM合并心衰的住院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60岁及以上年龄超大剂量(32例,老年超大剂量组)及常规剂量(34例,老年常规剂量组)ARB治疗组;30岁及以下年龄超大剂量(24例,青年超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27例,青年常规剂量组)ARB治疗组。超大剂量组长期接受ARB(缬沙坦,320-720 mg bid)治疗,常规剂量组长期接受ARB(缬沙坦80-240 mg bid)治疗。进行临床随访,比较各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衰再入院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等。结果:超大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老年超大剂量组与老年常规剂量组年龄、性别、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高血压人数及比例、LVEF值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常规剂量舒张压显著高于青年超大剂量组(P<0.05),但两组其它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经过平均28.18±9.38月的治疗和随访,超大剂量组全因死亡率、心衰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老年超大剂量组全因死亡率、心衰再住院率显著低于老年常规剂量组(P<0.05);青年超大剂量组心衰再住院率显著低于青年常规剂量组(P<0.05),但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超大剂量组、老年超大剂量组、青年超大剂量组的LVEF值均显著高于其常规剂量组(P<0.05)。超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都发生了低血压、肝功损害、肾功损害等不良反应,但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大剂量ARB治疗DCM合并心衰患者比常规剂量治疗能更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和心衰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也更加明显;但超大剂量ARB治疗青年DCM合并心衰患者仅能进一步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在院内严密监护下,超大剂量ARB治疗扩心病合并心衰安全可行。

  • 单位
    西京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