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音戏"是发源于山东章丘、历城,活跃于济南、淄博、滨州和潍坊等地,落户于淄博市的地方戏。历经300年的传承发展,其传统剧目已多达160余部。2006年5月20日,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五音戏",被国务院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发展大致经历了秧歌腔时期、肘鼓子时期和五音戏时期三个阶段,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面对山东地方戏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各地方戏曲的发展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淄博市五音戏的发展好似异军突起,保持了相对突出的良好势头,有很多经验值得研究、借鉴和推广。
-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