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1988年我从宁德师范学校毕业,从此踏上三尺讲台。1991年,我从屏南小山沟调到莆田这个沿海城市里最边远的乡镇——东庄镇任教,前两年在莆头小学,此后一直扎根前云小学。当时,一天只有一趟班车从市区到东庄,下车后还要步行一小时才能到前云小学。我的宿舍是由一间教室改造而来,用木板将教室隔成两间,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储藏室。每到夜晚,呼啸的海风和偶有人往宿舍瓦砾上扔小石子的声响,都让我夜不能寐,还有那听不懂、拗口难学的莆仙方言……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无助。不如放弃吧?但渔家孩子那单纯的爱、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我坚持了下来。工作之初的这段经历使我在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后,能够换位思考,体谅、包容乡村教师的情绪波动,想尽办法服务好他们,让他们留得住、用得好、走得稳,培养他们成为改变乡村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