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中骨成形蛋白-激活素膜结合阻断因子(BAMBI)的表达,探讨大黄虫丸抑制及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级Wistar大鼠,成功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离培养在体大鼠原代HSC,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大黄虫丸组。培养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原代HSC细胞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BAMBI的基因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原代HSC中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各组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在大鼠原代HSC中,与正常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和模型组TLR4、My D88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增强(P<0.05、P<0.001),BAMBI蛋白及基因表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TLR4、My D88蛋白及基因的表达降低(P<0.05),BAMBI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强(P<0.05)。EM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SC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NF-κB的活化受抑制。结论大黄虫丸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肝星状细胞TLR4、My D88的表达,抑制HSC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进而增加BAMBI的表达,降低HSC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肝纤维化。
-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