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INTERTAN髓内钉与PFNA-Ⅱ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1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分型按照AO分型标准进行分类,50例为A1型、57例为A2型及21例为A3型。69例应用Smith﹠Nephew公司INTERTAN髓内钉治疗,59例采用Synthes公司PFNA-Ⅱ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组数据计量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术后输血例数、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Harris评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16个月随访,平均(10.33±2.75)个月。PFNA-Ⅱ组在手术时间[(50.00±7.82)min]、术中出血量[(74.00±48.35)ml]、术后输血量[(1.60±0.70)U]较INTERTAN组少,INTERTAN组内固定失败6例少于PFNA-Ⅱ组失败1例(P<0.05),两组切口长度[INTERTAN组(4.00±0.94)cm、PFNA-Ⅱ组(3.80±0.79)cm]、骨折愈合时间[INTERTAN组(5.20±0.92)个月、PFNA-Ⅱ组(5.30±0.95)个月]、术后输血例数(INTERTAN组41例、PFNA-Ⅱ组38例)、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INTERTAN组2例、PFNA-Ⅱ组5例)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INTERTAN组优45例、良19例、可3例、差2例,PFNA-Ⅱ组优35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Ⅱ及INTERTAN均为髓内固定,符合微创理念,另各具有优势,PFNA-Ⅱ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内科合并症多的老年不易长时间手术者,INTERTAN实践中更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优势及稳定性,减少患者术后大腿疼痛。临床中对于反粗隆间骨折,建议应用加长髓内钉固定,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及再骨折风险,A2.2以上不稳定型骨折优选INTERTAN髓内钉,减少头钉切割。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