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世界内在地包含在真实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之内的事物可以被言说。而在这个世界之外,仍有事物可以被人的生命情感所把握。海德格尔与僧肇在本体论的追问上都意识到了语言的局限性。他们尝试超越语言的界限通过追溯人的生命情感来把握终极问题,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哲学向度。海德格尔认为"无"是存在的本质,这种本质要通过"畏"才能被人把握。"畏"作为一种生命情感是罕见的,但人能够通过诗,尤其是"独一之诗"来把握它。僧肇对佛教之"空"作出了深刻的解读,提出了"不真空义"。把握"空"之真谛,人不仅要在语言上理解"不真空义"的含义,而且需要融入生命情感。海德格尔之"无"与僧肇之"空"展现出的生命哲学向度,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