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膀胱造影64排螺旋CT扫描及仿真内镜成像技术探讨

作者:杨旭峰; 严超贵; 冯玉; 林锦江; 欧阳龙源; 林芝; 李子平; 孙灿辉
来源: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 23(05): 417-420.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膀胱造影膀胱CT扫描方法 ,提高膀胱CT仿真内镜图像质量。方法将94例膀胱检查患者分为三组:A组30例,盆腔增强扫描后,将尿液排完,再口服300ml水,上检查床翻转两次后行膀胱扫描;B组32例,扫描同A组相同,但喝水量则根据扫描时所测膀胱充盈后的体积口服等量的水;C组32例,盆腔增强扫描后,不排尿,等候30min,上检查床后反转两次后行膀胱扫描。测定膀胱腔内不同区域液体密度的CT值;对膀胱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A组和B组膀胱腔内不同区域所测CT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膀胱内对比剂均匀性较好。C组膀胱腔内不同区域所测CT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膀胱内对比剂均匀性差。三组CT仿真内镜图像评分之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及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和B组图像明显优于C组。结论盆腔增强扫描后,将尿液排完,再口服300 ml水,上检查床反转两次后行膀胱扫描,可获得良好的CT仿真内镜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