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脂溶性贝类毒素分布广泛,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广西北部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区,其贝类产量占比超过一半。为评估广西北部湾沿海居民因摄食贝类而引起的脂溶性贝类毒素摄入风险,并为建立毒素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脂溶性贝类毒素含量,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居民连续7 d的海产品进食情况,应用海洋生物毒素点评估方法,计算膳食中每日毒素摄入量(Estimated daily intake,ESI),对照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 ARfD)值,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检出的4种毒素含量均低于欧盟规定的安全限量值。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环亚胺类毒素(Gymnodimine, GYM)(83.02%)、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51.16%)、鳍藻毒素(Dinophysis toxin, DTX-2)(40.91%)和虾夷扇贝毒素(Homoyessotoxin, Homo-YTX)(8.6%),检出的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105.4、31.39、38.19和159.66μg·kg-1;毒素含量存在季节和物种差异,牡蛎秋季GYM含量最高,冬季OA含量最高。DTX-2更易在秋冬季样品中检出,Homo-YTX仅在夏秋季扇贝和贻贝样品中检出。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居民贝肉日平均消费量为45 g·d-1。以当地居民贝肉食用量和人体质量估算,OA组毒素ESI值为0.26μg·(kg·d)-1,小于欧盟规定的ARfD值[0.3μg·(kg·d)-1]。但若以欧盟提供的贝肉食用量和人体质量数据估算,ESI值[0.34μg·(kg·d)-1]则高于ARfD值。研究表明,虽然广西北部湾沿海市售贝类产品中脂溶性贝类毒素检出值低于欧盟规定的安全限量值,但当地居民存在OA组毒素膳食暴露风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