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296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后是否发生UEDVT将患者分为UEDVT组和非UEDVT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穿刺置管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R软件构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UEDVT发生风险的区分能力,采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对肺癌化疗患PICC置管后UEDVT发生风险的校准能力。结果 296例患者中,51例发生UEDVT,UEDVT发生率为17.2%。UEDVT组中有糖尿病、血栓史、肿瘤分期>Ⅱ期、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者占比及血浆D-二聚体(D-D)高于非UEDVT组,置管时间长于非UED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肿瘤分期>Ⅱ期、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置管时间延长、血浆D-D升高是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718,0.856)〕,最佳截断值为0.186,灵敏度为0.863,特异度为0.894。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预测概率与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实际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肿瘤分期>Ⅱ期、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置管时间延长、血浆D-D升高是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危险因素,而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和校准能力。

  • 单位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