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低温消毒、紫外消毒及餐饮具材质、类型对餐饮具表面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在8种不同材质、不同类型的餐饮具表面接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然后在8 d内(25℃),每天检测4种致病菌的存活数量;接种4种致病菌到竹筷、密胺筷、密胺碗、陶瓷碗与不锈钢碗上,分别放置在25℃、低温消毒(80℃、85℃) 30 min、紫外消毒(辐照度140~160 W/m2) 30 min下,检测致病菌的存活数量。结果:在温度25℃条件下,餐饮具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随着时间的延长,存活的菌落数量逐渐下降。密胺碗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下降最快,分别在第3d和第5d未检出,竹筷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菌落存活数量最高。结论:金属类抗菌材料(纯银、钛合金)并没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密胺餐具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方面优于其他材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显著优于其他材质餐具。4种致病菌25℃下在竹筷上的存活能力优于大部分其他材质餐饮具,尤其是大肠杆菌的存活能力显著优于在其他材质上。在80℃和85℃消毒30 min后,竹筷上的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依然有残留,其中,大肠杆菌残留量显著高于其他材质餐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