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右美托咪定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维忠; 吴双华; 刘德凯; 彭苏娜; 白准; 刘钊
来源:海南医学, 2018, 29(12): 1675-1678.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8.12.015

摘要

目的探究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株洲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65例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按脓毒症治疗指南予综合治疗。按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主要镇静药物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5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为主导的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和镇静达标情况,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和医疗费用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严重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8.6%vs 6.7%),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14.2%vs 2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抑制(5.7%vs 26.7%)、谵妄(2.9%vs 53.3%)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1.4%vs 90.0%)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镇静达标时间长于咪达唑仑组[(26.09±8.59)min vs(13.60±6.93)min],但镇静达标率高于咪达唑仑组(85.7%vs 63.3%),停药后苏醒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13.63±6.57)min vs(39.57±8.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7天,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PCT水平较咪达唑仑组低[第3天:(7.05±2.65)ng/L vs(8.06±2.74)ng/L;第7天:(2.27±1.58)ng/L vs(3.67±1.9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的PCT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右美托咪定组:(2.27±1.58)ng/L vs(7.89±2.89)ng/L;咪达唑仑组:(3.67±1.99)ng/L vs(7.74±2.7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较咪达唑仑组机械通气时间[(5.58±1.25)d vs(6.22±1.23)d]和ICU留住时间[(7.50±1.36)d vs(8.22±1.45)d]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CU总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4.26±1.48)万元vs(5.21±1.5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中实施以右美托咪定为主导的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方案安全有效,且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