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以分离获得的一株黄丝藻ENN172(Tribonema sp.)为材料,优化异养培养工艺,提高脂肪酸产量。[方法]研究黄丝藻ENN172在1 g/L初始接种浓度黑暗培养时,不同葡萄糖浓度、不同氮源NaNO3、酵母提取物、蛋白胨、尿素以及NaCl浓度对细胞生物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20 g/L时生物量最高但脂肪酸含量最低,随浓度增加,生长速率下降,脂肪酸含量增加,综合比较,30 g/L时脂肪酸产量最高。蛋白胨1 g/L培养10 d时,生物量达到对照组的2.3倍,脂肪酸产量是对照的2.1倍。添加2 g/L酵母提取物培养10 d时,生物量达到对照的1.7倍,脂肪酸产量是对照组的1.6倍。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对ENN172生物量及脂肪酸产量均有促进作用,添加硝酸钠和尿素对脂肪酸产量无显著促进。NaCl 10 g/L时在第6天脂肪酸含量达到最大27.03%(与初始相比提高3.4倍),添加NaCl可促进脂肪酸积累但不利于生物量增加。[结论]通过优化脂肪酸生产条件,葡萄糖30 g/L为低氮条件最佳诱导浓度,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可以作为脂肪酸生产优选氮源,在诱导期添加NaCl利于提高脂肪酸含量。综上结果,黄丝藻作为新型能源微藻具有一定异养生产脂肪酸的能力,深入优化培养条件仍有上升空间,有望成为微藻产业化养殖的潜力藻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