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初夏臭氧污染成因及年际变化

作者:吴也正; 张鑫*; 顾钧; 缪青; 魏恒; 熊宇; 杨倩; 吴斌; 沈文渊; 马强*
来源:环境科学, 2023, 1-13.
DOI:10.13227/j.hjkx.202304103

摘要

以2017~2021年的5~6月苏州市城区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臭氧(O3)、氮氧化物(NOx)、总氧化剂(Ox)、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O3污染成因及其年际变化,解析了环境空气VOCs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年来苏州Ox平均体积分数以及NOx和CO平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VOCs的体积分数整体呈上升趋势;O3污染天光化学反应前体物浓度水平仍较高,且显著高于优良天。②近年来苏州O3生成逐渐由VOCs控制区转向VOCs和NOx协同控制区,但整体仍处于VOCs控制区;苏州市VOCs和NOx长期减排比例应不低于5:1,在VOCs控制方面应注重对芳香烃和烯烃的减排。③源解析结果显示,工业排放、汽油车尾气和柴油机尾气是苏州市VOCs的主要排放源;近年来工业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有所下降,但汽油车尾气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上升明显,且上述两类污染源排放VOCs的O3生成潜势较高。④综合分析各排放源对O3生成潜势的贡献发现,溶剂使用源和汽油车尾气源的VOCs排放是影响苏州市O3生成的关键因素。

  • 单位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