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沟岭林场两种天然起源的杨桦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

作者:和敬渊; 王新杰*; 郭韦韦; 刘丽; 柴雷; 王福增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8(09): 1-7.
DOI:10.13759/j.cnki.dlxb.2020.09.001

摘要

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两种天然起源的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两种天然起源的杨桦次生林内各设置3块30 m×30 m的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和空间定位,采用角尺度(W)、大小比数(U)与混交度(M)等空间结构参数对其树种结构及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起源Ⅰ包含乔木树种15种,优势树种为水曲柳、山杨和白桦;起源Ⅱ包含乔木树种11种,优势树种为白桦、山杨和紫椴。(2)起源Ⅰ角尺度平均值为0.559 3,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489 6,混交度平均值为0.653 0;起源Ⅱ角尺度平均值为0.558 5,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501 6,混交度平均值为0.621 3。两种天然起源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聚集分布,林木处于中庸生长状态,混交度介于中度~强度混交。(3)起源Ⅰ的优势树种水曲柳和起源Ⅱ的优势树种紫椴,处于各混交状态和各生长状态的林木个体比例相近;而两种天然起源的共有优势树种山杨和白桦以强度和极强度混交为主,山杨在两种天然起源中均以优势生长为主,白桦在起源Ⅰ中各生长状态林木个体比例相近,在起源Ⅱ中以优势生长为主。(4)起源Ⅰ和起源Ⅱ的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别为0.664 8和0.649 1,起源Ⅰ和起源Ⅱ的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分别为0.603 0和0.631 2,起源Ⅰ的空间结构优于起源Ⅱ,二者在描述空间结构特征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因此,从样地水平和林木水平分析林分空间结构,为开展合理的择伐作业,使林分逐渐向均匀分布状态过渡,伐除病腐木等劣势生长状态林木,维持林分合理的混交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