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潘亚囡; 周锦慧; 章曼曼; 毛慧宁; 李思雨; 韩昊; 袁翔; 涂慧茜; 林立*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 53(05): 392-398.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BSI住院儿童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BSI患儿528例,检出病原菌53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5.4%),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2.2%和2.4%。检出前3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1岁BSI儿童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而≥1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占比36.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分别为50.8%和40.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酶类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敏感性低于70.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构成比分别为93.5%、54.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检出1株对利奈唑胺中介的粪肠球菌,1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结论:不同年龄儿童BSI病原菌分布不同。产ESBLs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MRSE、MRSA的占比高。应持续监测儿童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 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