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近百年的中学教材解读史中,这篇散文的“空间美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反而偏好于“封建批评”和“自然热爱”的主题解读,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空间的误读,也因此忽视了鲁迅在空间中的审美体验,从而阻碍了空间文化的美育建构。作为回忆性散文,作品蕴含了三个空间:“原风景”的田园空间、三味书屋的双层文化空间,以及与“故事空间”相对的“话语空间”。鲁迅在话语空间与故事空间的往返中,完成了对空间的审美体验。其审美体验过程,不仅回归了传统教育空间,还完成了对“精神田园”的超越,并为中小学美育提供了多种空间想象。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