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四洲志》《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的著作方式表述存在差异。从著作方式的差异入手,发现这三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十年里,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对于外部世界认识的逐渐深入。基于上述研究展开教学,体会林则徐等人在近代中国最初的一段时间了解外部世界并试图将其纳入自身文化体系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