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细胞(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中各类细胞比值与肿瘤预后以及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着重探索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与乳腺癌预后、新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以及最新的程序化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化死亡受体的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免疫治疗敏感性关系。方法采用PubMed数据库以"乳腺恶性肿瘤、外周血指标比值"为关键词,检索2013-01-2018-12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外周血不同细胞间比值的相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2)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抗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的疗效与外周血不同细胞间比值的相关临床研究;(3)发表年限较近的文章。排除标准:(1)不符合研究目的;(2)发表年限较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分析40篇相关文献。结果外周血不同细胞间比值反应了乳腺癌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其中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的增多促进了乳腺肿瘤的增殖转移,淋巴细胞降低提示抗肿瘤免疫能力下降。外周血不同细胞间比值与乳腺癌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同时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疗效上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外周血不同细胞间比值是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敏感性、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有效标志物,其比值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