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三峡地区严重胸部创伤(SC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影响SCT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救治的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创伤信息数据库,分析SCT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定群多因素研究,对15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2000年前比较,2000年后的钝性伤构成比(68.5%比74.7%,P=0.006)、锐器伤构成比(12.2%比15.9%,P=0.039)明显升高;院前时间明显缩短[(3.45±2.38)h比(2.20±4.39)h,P<0.01],转院率明显增高(32.39%比36.80%,P=0.01);胸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3.56±0.71比3.43±0.58,P<0.01)、修正创伤评分(RTS)(7.14±2.18比6.93±1.07,P<0.01)明显增高,肺部感染(12.63±4.79比17.16±6.41,P=0.019)及创伤失血性休克(2.4±0.75比3.4±1.34,P=0.008)治疗效果也显著提高;首要致死原因为低血容量休克(59.41%)。影响SCT病死率的最终独立危险因素为失血性休克(B=1.710,OR=1.291,P=0.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B=3.453,OR=1.028,P<0.001)、肺部感染(B=2.396,OR=10.941,P<0.001)、腹腔脏器损伤(B=1.542,OR=1.210,P=0.005)、胸AIS值≥4(B=0.487,OR=1.622,P<0.001);影响SCT病死率的保护因素为年龄<60岁(B=-0.035,OR=0.962,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12(B=-0.635,OR=0.320,P=0.014)。结论 2000年后收治的SCT总体伤势更为严重,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SCT救治水平明显提高。年龄、并发症、胸AIS值和GCS准确评估是影响SCT救治结局的独立因素。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 大坪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三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