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上腺偶发瘤临床分析

作者:朱小江; 汪俊; 顾楠楠; 董隽; 郭云飞; 邓永继*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3, 38(05).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并归纳其诊治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8例儿童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将38例患儿按首诊时的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及非新生儿组。新生儿组16例。其中男7例, 女9例;产前检查发现7例, 出生后发现9例;左侧4例, 右侧12例;肿瘤长径16~48 mm。非新生儿组22例中, 男14例, 女8例;年龄7个月1 d至12岁1个月;肿瘤长径29~131 mm。良恶性肿瘤年龄比较及长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新生儿组中, 手术3例, 术后病理示神经母细胞瘤2例, 畸胎瘤1例;观察随访13例, 随访时间1~31个月, 其中8例肿瘤完全消失, 5例较前明显缩小。非新生儿组中行开放活检手术3例, 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9例, 开放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0例。良性肿瘤共8例, 其中节细胞神经瘤4例, 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囊肿、畸胎瘤、嗜铬细胞瘤各1例;恶性肿瘤共14例, 其中神经母细胞瘤8例,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5例, 肾上腺皮质癌1例。恶性肿瘤患儿年龄(38.94±35.44)个月, 良性肿瘤患儿年龄(95.89±41.43)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 P=0.001)。恶性肿瘤长径为(64.43±25.20) mm, 良性肿瘤长径为(41.44±15.66)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 P=0.023)。结论儿童肾上腺偶发瘤恶性风险高, 应进行详细的肿瘤标志物及内分泌功能等检测, 同时应尽快完善CT等影像学检查。儿童肾上腺偶发瘤以神经母细胞性肿瘤多见, 对非新生儿期患儿应尽快手术, 对新生儿期及产前检查发现的肾上腺偶发瘤, 如肿瘤较小, 局限于肾上腺且无远处转移可行观察等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