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时期中国在引进《洛丽塔》时,在书籍封面设计上呈现了审美意味缺失的倾向,造成了封面与文本的异质关系,从而掩盖了二者在认知意味上的同构性,以及文化研究上的重要性。《洛丽塔》封面审美意味的缺失,是新时期中国社会走向民间和走向边缘的一种伴生现象,是社会群体认知需求的一种显性呈现,折射了性意识的觉醒和个体体验的转向。审美意味的缺失虽然导致了文本与封面之间的疏离,但二者在后现代的质上保持着高度的统一,都在意指过程中呈现了解构性、荒诞性和非理性的特征,符合了新时期中国人的认知需求。本文对《洛丽塔》文本与封面的语图互文研究,揭示了不合乎审美规范文化现象隐含的时代想象和思想倾向,突出了非审美性文化现象的独特研究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