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型脑膜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蔡素琴; 张声; 吴春林; 陈余朋; 王鹏程; 胡力文; 张真真; 陈小平; 林琳; 王行富
来源: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4, 21(04): 198-201.

摘要

目的探讨分泌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3例颅内分泌型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分泌型脑膜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66岁,平均53.9岁。其中10例肿瘤镜下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背景,并有2例伴发脂肪化生;2例为过渡型脑膜瘤背景;1例为微囊型脑膜瘤背景。肿瘤主要特征为灶性上皮细胞分化伴微腺腔样结构形成并内含嗜伊红分泌物质。免疫组化示嗜酸性分泌物CEA和EMA(+);组织化学示PAS和六胺银(+)。随访26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分泌型脑膜瘤是发生于颅内的少见肿瘤,中老年女性好发,预后良好。嗜酸性分泌小体的出现是该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除了PAS,六胺银染色也可以作为诊断分泌型脑膜瘤的重要组织化学方法。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