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DCM患者38例,作为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DCM组与健康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前间隔、后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的位移达峰时间(TP),计算出二尖瓣环位移达峰时间标准差(TP-SD)、二尖瓣环位移达峰时间最大差(TP-DIF),比较2组患者超声参数,并分析TP-SD、TP-DIF与LVEF的相关性。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获取DCM组左心室16个节段的收缩末期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16-SD),16节段收缩末期容积达峰时间最大差(Tmsv16-DIF)并分别与DCM组TP-SD、TP-DI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CM组LVEDV、LVESV测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09.87±44.23)mm vs(93.12±12.29)mm,(158.45±41.32)mm vs(32.16±4.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3、16.643,P均<0.01),DCM组LVEF测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2,P<0.01);DCM组6个位点的TP、TP-SD、TP-DIF测值均较健康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8、6.869、7.507、6.616、5.631、4.738、7.368、5.777、6.781,P均<0.01),TP-SD、TP-DIF与LVEF测值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45、-0.513,P均<0.05);TP-SD与Tmsv16-SD、TP-Dif与Tmsv16-Dif测值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43,P<0.01;r=0.563,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达峰时间来评价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简便易行,无角度依赖性,有望成为评价左心室同步性的新方法。
-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