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哲学史上,作为一对范畴出现得更多的是"知行"而不是"言行"。在先秦历史中,"言行"作为一对范畴要比"知行"出现得更多。"言行"与"知行"的关系很密切,不能完全分割开来讨论。在孔子那里,言与行,学与行,知与行的界限不是很清楚,孔子重视的是言行、学行、知行的统一与否。言行问题归根到底也是知行问题。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由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丰富化,使"言"、"行"有了哲学上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