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现代人患郁症的概率也在增加,郁症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元朝朱丹溪认为:五志之火,因七情而生……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能疗,须诊察由以平之。认为各种疾病多起于郁,他把郁病分为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认为郁病病因不外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当脏腑气血等内环境紊乱时,又影响到人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如善恐、易怒等。那么防治郁症就成了重中之重。周敦颐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的方法,也就是将中正仁义之理定之于心,使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以“中正仁义”为标准,让人心归于静,无欲而有主,从而能够应对事物之变,且不会被外界的物欲之“动”所蒙蔽和浸染,以静制动,从而使人体不受外界影响而达到“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