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六个种植地区及四个年度调查了北海道最寒冷的稻作地带生产的糯米外观品质。在不同年度之间,障碍型冷害危险期的平均气温和抽穗后40天之间的日平均累计气温(灌浆气温)越高,使得秕粒比率越低,千粒重越重,产量越高,整粒比率越高,未熟粒、受害粒及着色粒比率越低,大米蛋白质含量越低,糙米白度和大米白度越高。而在不同地区之间,这些关系不是很明确。这是由于各生育期的气温、生育特性以及整粒、未熟粒比率的变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差以及变异系数)其年度间要比地区间大。但是,受害粒和着色粒比率其变动年度间要比地区间小,年度和地区综合分析时当灌浆气温分别为845、857℃时为最低,显示二次回归的关系。另外,整粒比率在年度间和地区间变化,受害粒和着色粒只在年度间变化;这些指标越差,同一年度时的地区间、同一地区时的年度间的变异系数就越大。烘干后半透明的阴糯籽粒与乳白不透明的糯米籽粒之间,其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淀粉颗粒的大小、纯化淀粉的碘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等理化特性以及年糕面胚的明度基本上没有差异,且年糕面胚物理特性的差异不大,因此混有阴糯籽粒的糯米并不影响年糕面胚加工。与粳稻花粉杂交的糯稻品种胚乳变成粳性的异粉籽粒,其秕粒发生较多;虽然粳稻和糯稻的田块距离越远秕粒发生就越少,但是隔离距离600 m时也有发生。北海道为了避免糯米品质下降,在远离粳稻品种的地区种植糯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