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V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梅; 王树群; 冯娜娜; 许华; 孙建娜; 陈雯; 高峰; 宋红雨; 李静艳; 郑斌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 28(11): 774-780.

摘要

目的 :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前后癌灶最大径、面积、体积及其缩小率与NACT病理反应性分级的关系,进而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在NACT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81例病例均根据术后病理反应性结果 (Miller&Payne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2组,所有病例术前对2组NACT前、NACT第2周期后、NACT第4周期后均做ABVS测量癌灶最大径、面积、体积及其缩小率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CCC分析3次ABVS测量的癌灶最大径与面积、体积之间的一致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判断ABVS测量的癌灶大小对NACT病理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NACT前后,MHR组和NMHR组肿物最大径、面积及体积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和NMHR组最大径、面积及体积组间比较,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积及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与NMHR组最大径、面积及体积的第一次及第二次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的缩小率高于NMHR组,而且MHR组中的第二次缩小率均明显高于NMHR组。两组组内第一次与第二次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第二次缩小率高于第一次缩小率,而且在MHR组中较NMHR组更明显。以NACT后癌灶最大径、面积和体积第一次和第二次缩小率为评估参数、术后病理反应性为金标准,第一次缩小率R0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6、0.693、0.723,第二次缩小率R0C曲线AUC分别为0.807、0.824、0.858,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评估效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BVS测量乳腺癌灶最大径与面积、体积的一致性较好,对评估NACT疗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NACT后,癌灶最大径、面积与体积的缩小率可预测评估癌灶对NACT的病理反应性。

  • 单位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