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筛选高乌头的毒性及药效部位,探讨毒性与药效的关系,为高乌头"减毒存效"合理炮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不同溶剂萃取部分的毒性,筛选高乌头的"毒性"部位,以热板法、扭体法及二甲苯致鼠耳肿胀实验考察不同剂量高乌头"毒性"部分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高乌头不同溶剂萃取部分急性毒性强度差别较大,三氯甲烷部分的毒性最强,水提及正丁醇部分次之,LD50分别为89.65,1 805.40,24 409.41 mg·kg-1;石油醚、乙酸乙酯及乙醇部分毒性最小,最大给药量分别为2 686.01,3 108.13,28 376.21 mg·kg-1。给药后120 min,1.5,4.5 mg·kg-1的高乌头三氯甲烷部分均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且呈量效关系,镇痛作用优于1.6 mg·kg-1氢溴酸高乌甲素组。注射乙酸15 min后,1.5,4.5mg·kg-1的高乌头三氯甲烷部分均能有效抑制乙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且呈量效关系,抑制率略低于1.6 mg·kg-1氢溴酸高乌甲素组。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实验中,1.5,4.5 mg·kg-1的高乌头三氯甲烷部分均能有效缓解小鼠耳肿胀度,且呈量效关系,肿胀抑制率略低于1.6 mg·kg-1消炎痛组。结论:高乌头三氯甲烷部分既是其毒性部位,又是其镇痛抗炎的主要药效部位,且呈量效关系,推测其镇痛抗炎活性与毒性存在一定的关联。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