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服务如何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获得感可以成为评判公共服务成效的重要标准。综合获得感的时间比较维度和公共服务维度,从劳动就业、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5个方面的主观评价界定民生获得感,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省级层面匹配了公共服务统计年鉴,从宏观结构和微观评价互动的角度,探讨公共服务提升民生获得感的内在逻辑。在时间维度上,中国公民的民生获得感不断增强,但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省际比较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民众获得感较高,中西部省份民众的获得感相对较低。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可以显著地增强民生获得感,民众对社会公平的认知对获得感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十分稳健。机制分析发现,财政投入直接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而提升了民生获得感。增进民生福祉和提高公民获得感,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公平建设。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