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和密度对胡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作者:**琦; 剡斌; 高玉红; 王一帆; 徐鹏; 崔政军; 李喜强; 吴兵*
来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3, 58(04): 56-66.
DOI:10.13432/j.cnki.jgsau.2023.04.007

摘要

【目的】探明灌水和密度对胡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积累分配、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陇亚11号为供试材料,设灌水(不灌水W0:0 m3/hm2、灌水Wa:600 m3/hm2)为主处理,密度(低密度:D1,6.0×106株/hm2、中密度:D2,7.5×106株/hm2、高密度:D3,9.0×106株/hm2)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组合对胡麻NSC(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含量与累积量、器官分配比例、转移效率、贡献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灌水时胡麻植株各器官NSC的含量高于灌水,低密度不利于胡麻各器官NSC的合成,水密互作对胡麻叶NSC含量有显著影响。茎NSC累积量在高密度下达到最大,D3处理比D1、D2处理分别增加了12.65%、28.38%,不灌水处理有利于胡麻叶NSC累积量的增加,W0水平下胡麻叶NSC累积量较Wa水平平均增加了19.07%,水密互作对胡麻花前茎、叶NSC累积量有极显著影响。花后贮藏的NSC对籽粒NSC贡献率大于花前,花后NSC的贡献率为49.20%~68.43%,转移效率为44.20%~53.00%。花前、花后不灌水处理胡麻NSC平均分配比例比灌水处理增加了18.00%、16.69%,花后NSC主要分配在胡麻籽粒中。胡麻花前茎、叶NSC累积量与产量构成因子显著相关,为生育后期产量形成提供了基础保障。水密互作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效蒴果数来实现,不灌水较灌水处理产量平均上升17.61%,且中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到1 690 kg/hm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不灌水(0 m3/hm2),中、高密度(7.5×106~9×106株/hm2)处理有利于促进胡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运,为提高胡麻产量奠定了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