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中国当代文学史对"十七年文学"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十七年文学"的"历史化"进程经历了最初的"现象化"状态、1980年代的二元对立思维下的"否定性"对象化状态和世纪末以来"文化研究"语境下暧昧、矛盾和固化状态。贯穿在这一"历史化"进程之中的是历史认识论的不断改变。具体表现为"历史预设"在不同语境下的"建构—拆解—再建构"的过程。但真正合理、有效的当代文学的"历史化"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而要完成这一"历史化"进程,尤应注重对历史进行"陌生化"处理,注重差异和知识谱系的整理,并采用"效果史"的历史思维。历史认识所要抵达的深度,是完成某一历史阶段的精神确证和沉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