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清目方对实验性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小鼠的干预作用

作者:张晶; 许凯; 梁丽娜*; 庄曾渊; 梁洁
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 31(12): 856-862.
DOI:10.13444/j.cnki.zgzyykzz.2021.12.004

摘要

目的观察固本清目方对实验性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C57BL/6J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4月龄C57BL/6J小鼠40只,用慢性光照联合氢醌诱导建立视网膜变性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模型组,每组20只。中药组小鼠每日给予0.6 kg/kg固本清目方0.3 ml灌胃1次;模型组小鼠每日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1次。同时取正常未干预C57BL/6J小鼠20只为正常组,常规饲养作为对照。分别于干预14d及28d采用视网膜电图(ERG)、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功能和结构改变,TUNEL法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Fas及其配体FasL的表达和分布,RT-PCR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结果 (1)ERG:在干预14 d和28 d时,(1)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10Hz闪烁光反应(t14d=7.360,P=0.000;t28d=10.651,P=0.000)、最大反应(t28d=13.229,P=0.016)振幅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视杆细胞反应(t14d=2.937,P=0.022;t28d=4.687,P=0.002)、最大反应(t14d=3.153,P=0.016)、暗适应震荡电位(t14d=3.597,P=0.009;t28d=3.371,P=0.012)、视锥细胞反应(t14d=2.988,P=0.020;t28d=4.176,P=0.004)振幅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织病理学:在干预14 d和28 d时,HE染色显示,中药组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排列较规整,色素均匀分布于细胞内,Bruch膜结构相对完整,模型组小鼠RPE层呈现萎缩样改变;感光细胞计数比较,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增加(t14d=6.346,P=0.000;t28d=5.827,P=0.001),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凋亡:在14 d和28 d时,中药组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 (t14d=2.714,P=0.030;t28d=3.231,P=0.014)。(4)Fas和FasL:在14 d和28 d时,Fas、FasL蛋白于正常组均有少量表达,主要分布在RPE细胞层;中药组表达范围同正常组相似,而模型组除RPE层外,在感光细胞内核层亦可见FasL 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干预14d和28d时,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Fas和FasLmRNA表达均降低(14d:tFas=7.153,tFasL=8.372,均P=0.000;28 d:tFas=11.204,tFasL=7.011,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清目方对实验性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 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