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段落结构和抒情视角,历来众说纷纭,存在诸多疑点。该诗由五个段落形成对称结构,视角与段落同步变化。一、五两段采用诗人视角进行起收开合,二、四两段分别采用游子、思妇作为代言的视点、焦点,第三段发挥从游子过渡到思妇的枢纽功能。结构对称和视角变化符合作品表达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主题的需要。结构、视角和主题的对称也体现于意象意境、语言风格方面,从而呈现出清刚与柔美相结合的特殊风貌。

  • 单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