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浮游动物对南水北调东线运行的时空响应

作者:高雯琪; 辛未; 夏文彤; 屈霄; 刘晗; 陈宇顺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 2022, 38(01): 114-123.
DOI:10.19316/j.issn.1002-6002.2022.01.11

摘要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下游的最后一个调蓄湖泊。为探究调水后的东平湖浮游动物时空响应,于2016—2017年对东平湖浮游动物进行了涵盖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的4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3类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70.83%)、枝角类11种(15.28%)、桡足类10种(13.89%)。东平湖不同区域优势种的季节演替明显:进水区夏季前三位优势种均为桡足类,即剑水蚤(Cyclops sp.)、真剑水蚤(Eu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湖中区及出水区秋季前三位优势种相同,均为枝角类及桡足类,即真剑水蚤、剑水蚤和直额裸腹溞(Moina rectirostris);各区域其余季节均主要为轮虫。浮游动物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Marglef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季节间均差异显著,在不同区域间无显著差异。进水区与出水区浮游动物密度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湖中区浮游动物密度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Marglef丰富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进水区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湖中区及出水区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调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平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是东平湖浮游动物出现小型化趋势的可能原因之一,同时调水也有利于东平湖的水质改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