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共革命的早期历程中,工人运动是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共在东北地区建立党组织后,相应采取多样化的策略方式,把工人发展为革命力量:从打入工人群体,建立团体化组织,到话语宣传和塑造工人阶级意识,再到利益满足,由经济诉求走向政治斗争。策略理论落实到具体实践,显示出诸多成效,罢工斗争的次数和规模都明显增长,工人阶级身份重塑和阶级意识提升。但当时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不可避免受到种种困境影响,中共自身遭到多次破坏、人员减少和经费不足,工人的来源、意识、情感、行为等因素也影响着斗争过程的趋向,资方的“缓和”压制使斗争结果呈现出“妥协”一面,这些因素制约了早期东北工人运动的发展。革命动员并非一帆风顺,断裂和延续的两面特征体现出斗争的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