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石油烃污染胁迫下土壤生物对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作用,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20 g·kg-1)石油烃7、14、21和28 d,测定蚯蚓体内总PAHs及各环PAHs的生物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BCF),评价了石油污染土壤对蚯蚓的PAHs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石油烃暴露对照组相比,蚯蚓对总PAHs及各环PAHs的富集量均显著(P<0.05)增长,且随石油烃染毒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而提高,表现出很强的富集效应。在同一浓度石油烃污染暴露下,蚯蚓对PAHs 2环、3环和4环富集量显著(P<0.05)大于5环和6环富集量,并且石油烃浓度越大,这种选择性富集特征越明显。而且,随着石油烃染毒浓度的增加,蚯蚓对总PAHs及各环PAHs的BCF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以上结果说明,蚯蚓对PAHs的生物富集量与BCF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评估石油烃及PAHs污染对土壤生物生态健康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