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学必然是政治启蒙之下的"主体",其经济基础实际是私有制,西方式"主体"在破裂数十年之后已经走入绝境,特别需要一个新的"主体"来彰显人类文明和文学的"有为"性和"共存"性。鲁迅以降的中国乡土小说实为启蒙之下的"民族国家寓言",其背后即是私有"主体"下的主奴辩证思维。中国乡土小说也有另样的生机,如莫言笔下的乡村与赵树理类似,即东方文化传统之下的"无主体"式的存在。中国乡村的生存问题远大于主奴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存在及发展问题,而中国的公有制则在新时代提供崭新的公有式"主体"建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