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水间的圣地与休闲:秀山历史建筑群

作者:刘妍; 秦瑞烨; 朱亚云
来源:建筑遗产, 2022, (04): 59-58.
DOI:10.19673/j.cnki.ha.2022.04.007

摘要

<正>若将云南的轮廓看作一只雄鸡,位于玉溪市通海县的秀山,刚好位于神鸟身躯的中央。在云南区划上,位于“滇中”“滇南”分界线上。北距省会昆明百余公里,守着群山之中的通海坝子,在宝石般的高原湖泊杞麓湖南岸。秀山脚下,坐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古城。“山—城—水”的空间格局,山拥城而盛,望水而雅;城倚山而秀,临水而丰。通海并不通海。当地传说,古时杞麓湖水面巨大,汪洋铺满整个盆地,没有河流泄水,水灾肆虐。有位神僧名李畔富者,云游至此,怜惜当地百姓,便以锡杖捅开个落水洞,引湖水涌退,露出良田。当地百姓感念神僧恩情,在湖畔秀山之上为其立祠、塑像,以示景仰。传说固不可尽信,但滇中一带多岩溶地貌,溪河陷入岩洞亦是一方胜景。譬如通海县南约八十公里,便有徐霞客曾盛赞的“颜洞”,溶洞气吞泸江河之处。今天在杞麓湖周边,亦有多处村庄以“落水洞”为名。然而今天水位下降,湖面已远低于古落水口,杞麓湖成为一方只进无出的洼地,也成为水质污染的反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