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完善转移支出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文章基于1978-2017年中国省级宏观数据,利用西部大开发自然实验识别了中央转移支付在区域和时间维度上的变异,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评估了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中央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减贫效应是存在的。具体而言,中央转移支付可以通过增加对人均农业支出、人均公共服务和人均人力资本的投入发挥减贫效应。进一步表明,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相对于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健康的人力资本支出的减贫效果更好。农民基于理性选择的健康投资的收入回报率大于教育投资。此外,地方财政支出中过度偏向基本建设的投资方式会挤出对农业、公共服务和人力资本的支出比例,进而限制了中央转移支付的总体减贫效果。文章认为,通过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有针对性的惠民专项转移支付等举措,使财政资金向农民人力资本、基本公共服务、就业保障和农业生产等领域倾斜,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和财政资金的惠民目标,进一步释放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