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年际变率或某些特定年份异常事件的成因机制.本文基于重建降水数据、重建太阳辐射数据及模式模拟数据,针对历史时期太阳辐射强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梅雨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及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按照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将明清时段(1470~1850年)划分为3个强太阳辐射时段和3个弱太阳辐射时段,发现在强太阳辐射时段,重建降水数据和模式模拟数据中的强梅雨事件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弱太阳辐射时段.机制分析显示,强太阳辐射时段,西太副高偏强,且在中高纬阻高偏强,这有利于南下的高纬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交汇,进而形成有利于强梅雨事件发生的环流场.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也显示,在强太阳辐射时段,环流场的变化导致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显著向右偏移,导致位于概率分布右侧的强梅雨事件发生概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