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珍珠岩基质中生长不同时期的马铃薯植株,利用pH 3磷酸水溶液进行3 d酸处理,调查微型薯结薯特性和光合性能。结果表明:生长45 d时,进行酸处理植株所形成的中大薯和中小薯数量最多,单株结薯数及单株结薯重比对照分别高110%和82%。生长45 d时,进行酸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实际量子产量[Y((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等显著低于对照,但酸处理后SPAD、Tr、qP迅速上升至对照水平;潜在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qN)、Ci在酸处理期间及酸处理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
单位农业科学院; 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