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东盟电力互联是一个典型的区域性公共产品,有利于实现区域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塑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其发展动力源于双方互补的电力供需契合,也基于东盟能源转型的诉求。近年来,双边电力互联陷入供给不足和进展滞缓的困境之中,电力贸易规模始终有限,跨国电网建设停滞不前,诸多倡议长期停留在纸面。造成合作困境的原因具体包括:东盟国家优先发展国内电力基础设施、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成效、建设资金不足、社会层面存在反对意见和域外国家的影响。尽管面临诸多阻碍,中国东盟电力互联也迎来了"一带一路"建设、湄澜合作机制等发展机遇,需要各方及时把握。